在家具界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去米蘭看設計,去高點玩時尚,去科隆做貿易。米蘭家具展迄今為止已經舉辦了52屆,整個展會包括民用家具展、辦公家具展、燈具展、家具半成品及配件展、衛星沙龍展等系列展覽,因此吸引的不僅僅是家具、家居行業的人士,還包括很多室內、空間設計和建筑設計師們……在這個偌大的展館里,人們不僅能看到家具、飾品的最新動向,在空間的材料,展示的方式,建筑的形式上,也有所領悟。而近年來,米蘭家具展對中國設計的影響日益擴大,更促使中國的家具人士如潮水般的前往米蘭觀摩學習,成為大家每年一度“朝圣”的圣地。
不同的企業定位,不同的職位,不同的產品設計師,所看的角度都會不同,此次,記者采訪了十余家設計師、家具企業,看看他們眼中的米蘭此次又有哪些改變?
選擇性學習,給企業留出更多發展空間
仁豪家具董事長 尤國忠
“米蘭家具在創新和家居引導上做得比較出色,可以說是全球家具行業的典范,我個人感覺國內的家具企業與他們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一個是產品設計的美術功底,一個是工藝材質上的差距。”尤國忠如是說。
在工藝技術上,意大利的家具企業對于成本的投入比較大,而國內的企業大多精打細算,在成本投入上也遠遠不夠,這與整個國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有關。意大利人已經從對家具的居家需求發展到了生活享受的層次,在工藝上精雕細琢,對細節和技術的追求比較苛刻,對于新材料和新工藝都有一種耐心與堅持。舉例來說,我們國內的許多企業每年參加春秋兩次展覽會,每次都能推出不同的新品、不同的系列,而這在意大利幾乎是見不到的,他們的家具企業往往是經過幾年的設計研發才能推出一套新品,每樣新品都追求一定的生命周期和生命力,不是曇花一現,這也是我們與他們的一個很大區別。
在意大利,他們還非常熱衷于對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反觀我們的家具企業,大都非常浮躁,看到市場上流行哪種產品,就馬上跟風設計生產,企業的產品定位隨時都在發生改變,研發的力量更是薄弱,因此,真正好的設計在國內非常少見。但在米蘭,到處都可以見到新的創意與新材料的運用,他們熱愛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產品,對家具有一種執著和狂熱,真的是在享受工作所帶來的樂趣。
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去米蘭觀展,都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的,但是回來之后,往往發現很多東西都難以被復制和學習,即便是有這個想法,也很難堅持下去,這就是因為我們國內的企業受到工藝制造成本、時間成本、人員成本等很多因素影響和制約,所以說我們和米蘭之間的距離是相當大的。
在米蘭展上,還一個亮點,就是他們的空間設計非常具有看點,值得國內的設計師學習和借鑒。在整個展區內,我們看到無論是產品包裝、氛圍營造,還是概念表達都非常到位,真正傳遞出了一種設計師的理念和產品設計想要營造出的生活方式,引領了家具行業的發展方向,這不僅與設計師的功底有關,也在于企業在這方面能夠“吃得透”,充分理解設計師的原意,并幫助他們實現。
在米蘭,我們看到除了現代家具之外,在古典家具的領域,意大利無論是從產品設計、文化底蘊、手工雕刻上都明顯領先于我們國內的企業,畢竟他們是歐美古典家具的發源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有消費力作為支撐,也助推了意大利家具在這一領域的發展。
其實一直以來,把好的產品引進中國,帶給國內消費者更好的生活享受,是仁豪一直想做的事情。在此次米蘭家具展上,我也同一些意大利當地的家具商進行了洽談,希望能尋找到一個雙方共贏的合作機會,但大部分意大利企業對中國的家具商不認可,他們仍然堅持原產地的制造,還有他們傳統的制造方式,這可能與很多國內的企業去觀展時只是一味地拍照抄款,卻沒有深入了解他們的設計、文化內涵有關。但總的來說,米蘭企業的現狀和中國市場的現狀很難融合在一起,因此,我們只有選擇性地學習,例如設計、工藝等方面,再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有所取舍,才能給企業留出更多的生存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