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曝光售價上萬元的紅木家具中混入不防蛀“白皮”的現象,使紅木家具市場的亂象再次成為消費焦點。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浙江省家具產品質量檢驗中心近日檢查杭州市場上的紅木家具,也發現有標識標注不規范、銷售人員亂宣傳以及非紅木冒充紅木等諸多亂象,也存在被央視重點曝光的摻白皮現象。
此次檢查開始于今年9月初,檢查了杭州6個家具市場總計54家紅木商鋪,涉及廣東、江蘇、北京和浙江等地企業生產的紅木家具。
亂象一標稱全紅木實則摻白皮
本次調查發現,杭城部分商家也存在摻白皮現象。所謂白皮,就是邊材,《紅木》國家標準明確規定,8類紅木均是指木材的心材(即原木的中心部分),對于全紅木家具產品來說,應全部采用顏色較深的心材,白皮是不允許使用的,因為包裹心材外面的白皮不是紅木,它是介于樹皮和心材的中間部分,其功能是為樹木輸送營養成分,密度小極易被蟲蛀,用于做家具不僅影響美觀同時也影響家具使用壽命。但是,目前許多標稱全紅木的家具都帶有白皮(主要是在隱蔽處),并通過染色等工藝處理,讓它看起來與紅木(心材)類似。
這次調查中,香港某品牌、東莞某品牌標稱全紅木的家具都使用了白皮,但是在標注中都未提及。相比紅木原料的高身價而言,白皮很不值錢。對于生產企業而言,假定每年加工1萬立方米,每立方米按1萬元計,如果摻入白皮,大約可以提高3%左右的出材率,那么每年僅材料這項該企業就可節省成本300萬元。
亂象二 非紅木冒充紅木
現在紅木家具身價高,一些商家為了獲取更高利潤,把非紅木當做紅木來賣。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秘書長葉元春說,前段時間有個案例,是上虞的一位消費者花了8萬元在當地買了一套標稱紅酸枝的家具,據說賣家拍了胸脯保證是紅酸枝,結果鑒定出來是風車子屬木材,也就是皮灰木,和紅木根本就不搭邊。
還有一些商家,將非紅木類木材傍上紅木名,如把“風車木”叫“黑紫檀”,把“維臘木”叫“綠檀”,把“鐵木豆”叫“紅檀”,把“古夷蘇木”叫“巴西花梨”,把“非洲紫檀”叫“印度紅花梨”,這些都是商家想出來的叫法,利用消費者缺乏木材方面的專業知識和信息來源渠道不暢通,給消費者造成“紅木”錯覺。
亂象三 銷售人員宣傳不規范
檢查發現,很多紅木家具銷售人員為了推銷產品,向顧客推銷時暗自編撰紅木知識。如蕭山某品牌的銷售人員在介紹紅木時,聲稱非洲產的木材都不是紅木,事實上盧氏黑黃檀、東非黑黃檀以及非洲崖豆木等紅木都產自非洲。
此外,銷售人員在對顧客介紹材質時,往往使用的是俗稱,如“大紅酸枝”一般是指交趾黃檀,但一些商家將其他樹種的黃檀也稱為“大紅酸枝”,由于是俗稱,一旦售后客戶對材質提出異議,則很難以此名稱為依據來解決糾紛。